梓潼县依托“构建多元体系、培育专业力量、畅通服务渠道”新路径,推进人民调解服务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筑牢社会维稳“第一道防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0年以来,全县共受理矛盾纠纷2386件,成功调处2345件,涉及金额1607.74万元,调解成功率98.3%。
变“独奏”为“合鸣” 构建多元体系
构建全覆盖调解网络。构建县、镇、村、部门四级组织网络,协调住建、交通、人社、卫健等部门,组建调解组织25个,推进调整设置镇(乡)调委会16个、村调委会162个、社区调委会19个,调整充实专兼职人民调解员902名。充实多元化调解力量。招募退休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等建立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106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9支,将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网格。健全整体联动调解机制。成立梓潼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公安、信访、妇联、法院等部门联动机制,与全县16个镇(乡)调委会建立协作关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变“单打”为“团队” 培育专业力量
组建专业组织。完善诉调、访调、公调“三调对接”机制,建立交通、医患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成立信访事项调委会1个,驻所调解工作室9个,驻法院调解工作室1个,成功化解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出现的热点纠纷721件。建立专家团队。选聘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专业力量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建立民事赔偿、群体纠纷、医患纠纷等九大类专家库150余人,化解各类领域纠纷350余件。打造专长品牌。培育以“罗文章个人品牌调解室”“谢星明个人品牌调解室”为代表的工作室10个,“678”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调解九法”等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广,有效化解各类纠纷230余件。
变“闭门”为“开门” 畅通服务渠道
做实信息预警。定期组织村(社区)调解员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典型个案介入调处等情况,不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议,今年以来开展纠纷研判3次、收集纠纷线索8件、发出重大纠纷预警2次。推动网上快办。将人民调解同步纳入“82181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12348四川法网”“法治梓潼”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置人民调解功能区,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今年以来热线平台接待群众咨询89人次,网上受理并化解矛盾纠纷4件。实现经验共享。每年组织开展人民调解案例评选活动,精选优秀案例汇编《梓潼县人民调解案例选编》4册,在“中国法网案例库”发布典型调解案例19篇,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