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图片新闻

绵阳市在全省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发布日期: 2025-05-20 09:13:58  作者:司法局管理员  来源:绵阳市司法局  阅读: 次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5月19日,全省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绵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红以《普法多出金点子宣传巧用新法子——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


普法多出金点子 宣传巧用新法子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近年来,绵阳市司法局扎实推进“八五”普法,着力提高法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精心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20余项特色亮点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CCTV6等主流媒体报道,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推介,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集体。

——聚焦重点、协同发力,让法治宣传教育“热”起来紧抓“关键少数”不放松。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推进政府常务会、各级办公会会前学法、旁听庭审等制度化、常态化。全市9个县(市、区)及4个园区、市属企业国家工作人员实现网上学法考法全覆盖。紧扣重点群体强根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90户、“法律明白人”10632名,助力乡村振兴。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个,选派567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普法活动开展率均达100%。开展“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覆盖中小学生54万余人。紧跟关键节点提质效。持续开展“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单位活动,每年围绕“法治惠民”“防范化解风险”等主题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50余场。持续推进“法律七进”,开展“典”进企业法护营商等活动,覆盖群众上百万人次。

——聚焦阵地、整合资源,让法治宣传教育“活”起来。拓宽宣传阵地强堡垒。累计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30余个,打造法治文化长廊、街区170余条,建成村居法治文化阵地2535个;累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命名“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3个,建设各类“法律之家”238个。筑牢红色阵地树标杆。“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入选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两弹城红色法治文化馆入选首届“四川十大特色法治阵地”。组建“两弹城”红色法治文化宣讲工作室,开展“四进”法治宣讲活动,覆盖观众6万余人次。构建宣传矩阵开新局。倾力打造“绵阳司法”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先后获评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全国“十大司法行政政务微博”等荣誉。构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政务新媒体工作矩阵,高规格举办“12·4”宪法宣传、民法典“三个一百”主题宣讲等重大活动网络直播,累计吸引观众175万人次。

——聚焦品牌、做优载体,让法治宣传教育“火”起来。打造光影舞台聚势能。启动全省首届法治之光法援故事影像展系列活动,征集优秀作品197部。成功举办六届中国科技城法治微电影大赛,制作宣传视频1000余部,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约万余部,观众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近百部原创微电影、微视频在国际国内行业比赛中获奖。培塑特色IP创精品。匠心雕琢法治符号,梓潼“邱小姐”入选首届“四川十大经典法治IP”。融合欧阳修、李白等传统文化,推出法治书签、法治剪纸、法治木刻年画等法治文创产品,培育“白羽毛”藏汉双语普法、羌山夜话等“民俗普法”样板,提升法治宣传渗透力。搭建交流平台延触角。依托科技城法治大讲堂,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作现场专题辅导,以群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普法成果。律师代表,市级有关部门、学校等1200余人在主课堂参加活动,实现“润物无声”,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下一步,绵阳市司法局将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省中的基础作用,在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学法用法需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相关信息

0a06ba62521e4a8a9032af04b0fe92a3/images/111.jpg